• You’re Not a Criminal, But You’re Going to Jail: My ICE Detention Story as a Canadian Citizen

    Jasmine Mooney 03/19/2025 I grew up in Whitehorse, Yukon, a small town in the northernmost part of Canada. I started working when I was 12 years old and always knew I wanted to do something bigger with my life. I left home early and moved to Vancouver, BC, where I built a career spanning multiple…

  • America crafts an AI action plan

    Tech platforms got a rare opportunity to present President Trump with a wishlist — and they’re using DeepSeek’s success to push for controversial policies Casey Newton Mar 18, 2025 — 11 min read Programming notes: Platformer will be off Thursday to deal with my ongoing eye situation. 👀 Also: This is a column about AI. My boyfriend works…

  • Azure System Administrator

    Recruitment began on March 3, 2025 and the job listing Expires on March 16, 2025 Who We Are: At Applied Digital, we are the epicenter of AI innovation, crafting cutting-edge data center solutions tailored for the demands of high-performance computing. Designed from the ground up to support AI and machine learning workloads, our infrastructure is…

  • Power for data centers could come at ‘staggering’ cost to consumers

    Pam Radtke/Floodlight Mar 5, 2025  This story was updated to include comment from The Data Center Coalition. The explosive growth of data centers around the country — driven in large part by the burgeoning us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could come at a “staggering” cost for average residents with skyrocketing electricity bills. A new report from Harvard’s…

  • Trends in the Growth of Investment in US Data Centers Under the Trump Administration

    February 04, 2025 As President Donald Trump’s announcement of the Stargate joint venture demonstrates, international stakeholders have been increasing their engagement in the U.S. data center industry.  The growth in foreign investment in the data center industry, which is typically supported domestically, illustrates the growing alliance between U.S.-based hyperscalers maintaining dominance through large-scale build-outs and…

  • 硅基负极的动力电池

    2023-11-25 09:30 星期六 财联社 旭日 ①特斯拉、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头部企业相继开始布局硅基负极的动力电池产品,华为、荣耀、小米等头部手机厂商也开始在旗舰机型上使用硅碳负极材料技术; ②梳理布局硅基负极材料以及硅基负极电池的上市公司名单(附股)。 财联社11月25日讯(编辑 旭日)硅基负极的应用正成为电池性能差异化的“必争之地”,2021年以来,特斯拉、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头部企业相继开始布局硅基负极的动力电池产品。凭借其在锂电应用中高能量密度、高倍率等优势,在电动工具、消费电子等市场硅基负极的应用已经屡见不鲜,华为、荣耀、小米等头部手机厂商也开始在旗舰机型上使用硅碳负极材料技术。 与此同时,硅基负极上游材料企业贝特瑞、杉杉股份、璞泰来、胜华新材、国轩高科等均在积极建设大规模标准化产线。二级市场方面,参股投资锂电负极材料的金麒麟周一至周三录得三连板。 ▌负极材料众望所“硅”:特斯拉、蔚来已抢先装车 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电池巨头积极扩产备战 2023下半年,硅基负极作为锂电上游材料,在新能源汽车终端中刮起应用“风潮”,“负极掺硅”高性能动力电池装车持续“升温”。 截至目前,国内外车企也已纷纷布局硅基负极。国内市场上,蔚来、智己、埃安等品牌旗下车型开始搭载硅基负极动力电池。国际市场上,奔驰电动大G(EQG)已采用Sila生产的硅基负极电池,保时捷也已与Group14 Technologies达成硅基负极供货协议。特斯拉力推的4680电池体系中,硅基负极更是性能提升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且已实现Model 3装车。 分析人士表示,目前锂电池负极材料以石墨为主,其虽有高电导率和稳定性优势,但在能量密度方面的发展已接近其理论最大值372mAh/g 。而硅材料的理论容量高达4200mAh/g,可实现对这一限制的超十倍扩容。因其在能量密度上发展潜力,硅基负极被视为下一代理想负极。 据高工锂电不完全梳理,宁德时代、亿纬锂能、中创新航、蜂巢能源等头部电池企业已凭借其硅基负极的性能优势,落地高能量密度电池产能,抢占市场。 资料来源:微信公众号高工锂电11月13日文章《硅基负极新赛点:动力规模化应用“星辰大海”》 上游硅基负极材料企业也在积极扩大产能,中信证券刘易9月15日研报中表示,目前硅基负极行业主要参与者如贝特瑞、杉杉股份、璞泰来、天目先导、胜华新材和国轩高科等已完成中试,正在建设大规模标准化产线;其中部分企业已对消费电子、航空航天领域客户实现批量供货。同时,翔丰华、硅宝科技、杰瑞股份、中科电气、新安股份均已布局硅基负极材料。 硅基负极产业化竞赛已经来到赛点。行业分析认为,随着多孔硅碳的突破性进展和应用,硅基负极在动力电池的领域将进入产业化导入快速阶段。而率先在该领域前瞻卡位的负极企业有望在市场窗口期获得突破性进展,在未来的负极竞争格局中占领一席之地。 ▌A股负极材料龙头璞泰来、杉杉股份遭股价、业绩戴维斯双杀 膨胀问题仍是硅基负极的“阿喀琉斯之踵”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硅基负极技术应用日趋成熟,但是今年以来负极材料行业遭遇结构性产能过剩和价格下降的双重压力。上文提到的布局硅基负极材料企业如杉杉股份、璞泰来等均遭遇业绩、股价戴维斯双杀。 具体来看,璞泰来Q3净利16.29亿元,同比下降28%。二级市场方面,公司股价年内一路下跌,年初迄今累计最大跌幅达43%。拉长时间看,公司股价自2021年12月高点迄今累计最大跌幅达65%。 杉杉股份三季度实现净利12.02亿元,同比下降45%。二级市场表现看,公司股价自2021年10月高点迄今累计最大跌幅达70%。 对于未来行业展望,璞泰来董事长陈卫在近期公司业绩会上表示,行业普遍面临产能消纳和价格下行的压力,目前的低位价格,大部分企业的利润空间已经压缩至成本线附近,甚至很大比例的企业已经开始亏损。未来几年,负极材料行业内无差异化产品优势、研发技术优势和生产要素成本优势的劣势产能将面临淘汰,行业格局中具备差异化产品优势、研发技术优势、资本优势和海外产能布局能力的头部企业有望迎来新一轮行业整合机遇。 此外,硅基负极尽管被称为最值得期待的下一代电池材料,但也有业内人士表示,硅基负极负极材料膨胀问题依然无法解决。硅负极材料的膨胀系数与电池循环过程中的容量保持率高度相关,不能解决材料膨胀的硅负极很难实现优异的全电池循环,也就达不到锂电池厂商对于负极的采购标准,无法大规模放量。 除了膨胀问题之外,硅负极面临的更现实的问题是性价比,目前传统的硅基负极技术路线依然面临“用10%的成本增加,提升5%的性能”的窘境。

  • 杉杉股份

    2022年09月19日继在海曙布局负极锂电材料项目之后,杉杉今天下午与鄞州签署了年产4万吨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一体化基地项目。 继在海曙布局负极锂电材料项目之后,杉杉今天下午与鄞州签署了年产4万吨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一体化基地项目。 该项目地址位于鄞州经济开发区,计划总投资金额约50亿元。待全部投产后,该项目成为杉杉锂电最大的硅基一体化基地。 在宁波再次布局新的锂电池材料项目,杉杉意欲何为?此次新项目的落地将给宁波汽车、新材料等产业带来哪些新的机遇,新的变革?今天下午,在杉杉年产4万吨锂电池硅基负极材料一体化基地项目签约仪式上,上海杉杉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凤凤道出了未来在宁波的长远布局。 抢占快充市场快速跃升的新机遇 众所周知,电池快充性能主要取决于负极材料。在特斯拉4680电池量产在即的关键时期,宁德时代6月23日正式发布了CTP3.0麒麟电池。从发布的信息看,麒麟电池凭借超高的能量密度,能够让电动车轻松实现1000km的续航。 在实现更大的能量密度、更高的体积利用率、更好的散热设计的同时,麒麟电池能在10分钟内将电量从10%充到80%。目前,理想汽车、哪吒汽车、路特斯均已官宣,将搭载宁德时代麒麟电池。 而这仅仅是个开始,随着麒麟电池以及特斯拉4680电池的发展,快充电池的利好将带动快充负极材料迎来新一轮快速向上的市场周期。 根据中信证券预计,随着下游大圆柱电池以及长续航快充车型规模化量产,2026年,硅基负极材料需求规模将达10万吨。 目前,杉杉是全球少数几家可以批量化生产硅基负极材料的企业之一。“通过提早布局,我们已经获得海外一线电池企业认证并锁定了未来3年需求,成为行业第一个获得软包、方形电池汽车端批量化应用的硅基供应商。”李凤凤说,预计该系列产品的量产将使杉杉在国际硅基材料领域持续保持龙头地位。 在不断研发新产品的同时,杉杉将持续扩大产能储备,进一步扩大领先优势。“与此前的负极材料不同,此次落户鄞州的项目生产的不是普通的负极材料,而是目前最先进的硅基负极材料。”李凤凤说,作为高能量密度的前沿技术,它可以让新能源汽车充得更快,跑得更远,通过优化迭代,开启新能源行业的新纪元。 按照计划,该项目一期规划年产能达1万吨,预计今年底开工,建设周期12个月;二期规划年产能3万吨,预计2024年底开工,建设周期同样是12个月。 预计全部达产后,该项目的年产值将超过100亿元,年税收超10亿元,亩均税收可达400万元,成为杉杉第一个纯品高容量硅基负极材料研发生产基地,也是最大的硅基一体化基地。 “与宁波的合作非常的愉快。短短2个多月,硅基项目实现从洽谈到落地,充分体现了宁波速度和鄞州效率,彰显了宁波政府上下高效务实的工作作风。”李凤凤说,事实上, 硅基负极的应用领域不仅仅是动力电池领域,在高端3C数码、电动工具等领域也有巨大的增量市场。 以高端3C数码为例,5G技术推广带来的智能手机终端需求、民用无人机、智能可穿戴设备等产品的兴起将带动高端消费类电池的增长。根据行业预计,2025年硅基负极在高端消费电池渗透率将超过50%。未来,年产4万吨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一体化基地项目将迸发出更多的可能性。 我的根在宁波在鄞州 “作为宁波人,我们的身上流淌着甬商的血液,一直在传承中发扬甬商精神,一直在努力拼搏,做大做强。”在好多场合,郑永刚都一如既往的这样表示。 在他看来,企业家要参与竞争,更要超越竞争,必须从同质化的红海中跳出来。于是,郑永刚来到上海,瞄准了当时完全陌生的锂电池负极材料领域,在新能源、新材料领域开启一段新的征程。 1999年3月,杉杉与鞍山热能源碳素研究所合作,开始锂电池负极材料产业化探索。2001年工厂正式投产,终结了日本企业对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垄断。此后,杉杉在全产业上下游持续投入、研发、并购、超越,终于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锂离子材料生产商。 今年2月,杉杉成功并购LG化学偏光片业务,进军光电显示材料市场。 目前,杉杉已在全球中高端数码和动力电池领域占据主流地位。同时,它也是目前市场上少数具备硅基负极规模化量产能力的负极材料企业之一。 “在外闯荡多年,我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家乡,我们要不断努力,不然对不起家乡父老。”郑永刚曾不止一次地公开表示,他的根在宁波,在鄞州。只要家乡需要他,无论是经济方面还是公益方面,他都将不遗余力。 显然,郑永刚没有食言。 当宁波正处于打造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全力推进甬江两岸科创区建设,争创全球新材料科创高地的关键时期。已成为国内唯一一家布局正极、负极、电解液的锂电材料龙头企业,杉杉锂电此次落子宁波,不仅将为宁波发力新能源汽车、新材料产业补上重要一环,也将为宁波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创新安上强劲的助推器。

  • 宁德时代

    5月18日,据财联社报道,宁德时代将成为梅赛德斯-奔驰电动G级车的电池供应商。此前消息称,奔驰将从2025年开始在其推出的电动版G-Class中采用一种新的高能量密度电池,该电池使用硅基阳极,能量密度比目前可用的同类电池高20-40%。知情人士告诉财联社称,该电池由宁德时代提供,负极材料则来自美加州初创公司、由特斯拉前工程师创立的Sila Nanotechnologies 。与目前市面上的电池相比,该电池的能量密度可提高20-40%,达到800 Wh/L以上,它将使未来的汽车可以在相同的空间中存储更多的能量,从而显著地增加续航里程。奔驰EQG概念车曾在2021年9月举办的慕尼黑车展上进行亮相,延续着燃油版标志性的方正外观,电动版“大G”也提前收获了不少粉丝。有港媒指出,奔驰EQG并非采用全新电动车平台打造,而是以G-Class底盘为基础改造而来。 据悉,奔驰EQG概念车将配备电动四驱系统,即每个车轮均配备有电机,并且每个电机可以独立运行。同时,该动力系统提供有双速变速箱。不过,具体续航及功率信息目前还不明确。硅基阳极电池是什么?长期以来,石墨一直是锂离子电池的关键组成部分。这种碳导电且稳定,非常适合在充电时将锂离子填充到电池的阳极中。但随着对更高能量密度电池的需求不断增加,石墨基电极也需要升级,而硅被认为是一种很好的升级版材料。与石墨相比,硅可以吸收更多的锂,但问题是,硅在遇到锂时会大幅膨胀,可能会导致锂电池阳极破裂粉化。在2020年,就陆续有韩国、美国有关硅基阳极电池研发的最新消息传出。2021年11月,特斯拉也申报了一项硅基电池阳极的新专利。据了解,负极材料供应商Sila全名为Sila Nanotechnologies,是一家电池技术公司,在去年9月份玄乎推出一种用于现实产品的硅阳极:Whoop Strap 4.0,并表示已投入生产。 Sila的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Gene Berdichevsky透露称,由于Sila设法在粒子水平上开发出核壳(core-shell)结构,新的硅阳极将成功取代石墨阳极。与市场所熟知的、将部分石墨替换为硅的硅基电池不同,Sila Nano将负极中的所有石墨100%替换为硅,即“全硅负极材料”。该负极材料采用纳米微孔结构,可容纳更多锂离子,从而有效提高电芯能量密度,最终可将能量密度提高50%。同时,经过多次充放电循环后,整个结构尺寸变化较小,不会因膨胀而塌陷。此外,Berdichevsky期待能够采用该硅阳极助力打造出“永久电池(Forever Battery)”,可承受10000次循环或使用30年。Sila将耗时10年、经55000次迭代,以及将制造规模扩大1000倍,实现该硅阳极可出售,Whoop Strap 4.0是所有努力的首个成果。目前,Sila Nano正计划在北美打造一个能够满足10GWh锂离子电池产能需求的硅负极材料工厂。值得注意的是,奔驰是该工厂第一个公开宣布的汽车客户。受到汽车制造商青睐的,还有动力电池领域另一家初创企业Group14。今年5月,作为4亿美元C轮融资的一部分,保时捷向Group14注入了1亿美元。未来,Group14将向保时捷子公司Cellforce提供电池材料产品,而后者则是保时捷与德国电池制造商Customcells于2021年成立的合资电池公司,该公司同样旨在为高性能车辆开发和生产硅基阳极电池。 “硅阳极电池的能量密度要高10倍。”在保时捷电动车负责人奥特马尔·比彻预计,硅阳极电池还需要2-3年的时间实现量产,“我们将在2025年之后看到它出现在量产汽车中。”值得一提的是,硅基负极的市场潜能已经逐渐打开。一方面,来自于电动工具、智能家居锂电池市场需求旺盛,叠加国际电动工具巨头、跨境电商等锂电池供应向国内转移,高容量、高倍率锂电池需求增加带动国内硅基负极需求起量。 另一方面,高端车型销量的增长,将进一步带动硅基负极需求的增长。其中,特斯拉推出的4680圆柱电池明确搭配硅基负极,今年2月已启动量产下线;包括蔚来、智己和广汽埃安在电池技术上均提及硅负极,并计划今年上市交付。 硅基负极在高端锂电领域将快速迎来规模化应用需求,叠加硅基负极产业链规模化提速,将推动硅基负极材料进入爆发式增长通道。实际上,我们认为还有一点值得关注,那就是EQG的生产地点。从核心电池供应商的分布来看,宁德时代在德国已经布局了电芯工厂,然而近期也频繁传出宁德时代赴美建厂的消息,负极材料供应商Sila Nanotechnologies位于美国,因此,为了生产线的组装效率及成本考虑,或许电动大G在美国生产的可能性较大。此前也有香港媒体给出了相同的猜测。考虑到生产线的组装效率及成本等问题,或许宁德时代在美国生产该款电池的可能性较大。

Follow Me